52TV 52TV
空列表云端记录,请先登陆~

《沙尘暴》豆瓣8.1分背后,导演谭嘉言:悬疑剧也能把文学性做到极致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12   浏览次数:126    评论

一具无名尸体出现在一个边陲小镇,跨越8年,卷入同一群人,观众感受了一把来自《沙尘暴》的“倒春寒”。

从单一影像反推整个故事,这对导演谭嘉言、编剧赵冬苓以及过往悬疑题材的创作来说,都是极新鲜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直接冲进脑海。难度也不小,组逻辑、选演员、拍风沙,秉持着相信“这是个好东西”的共识,创作者和平台劲往一处使,也愿意用三四年的时间去打磨。

《沙尘暴》故事人物图谱网密集,12集里能让观众看到七八个角色的生平过往、人情纠葛与更深层的地缘情愫。导演谭嘉言告诉我们,这就是极致叙事,要的不仅仅是案件故事,也是人物故事,更是时代变迁背景下,人与社会的故事。

每到春夏之际,优酷“白夜剧场”就会给大家下一剂猛药。去年,烧脑烧心的《新生》给观众搬了一把椅子,与潮湿阴冷的费可一同体验高智商犯罪的罗生门。之后,《边水往事》“三边坡宇宙”的炎热与躁动又点燃了国产悬疑冒险类型升级的热火。再到今年西北粗粝熟人社会造就了《沙尘暴》,从画面风格、审美到叙事的全维度创新,“白夜剧场”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12集、半纪实影像风格、深挖作品文学性,优酷用《沙尘暴》持续开拓精品内容——老练编剧+新锐导演+年轻制作团队,也许就是未来创作的新方向。

良性生态正在逐步建构,优酷与荆棘鸟的合作仍在继续,《光与霾》目前已进入筹备期,谭嘉言表示自己很喜欢优酷开放又信任的合作模式,“让创作者能有自己的小乐趣”。

《沙尘暴》里隐藏了他致敬周星驰电影的彩蛋,当我们想让导演剧透时,谭嘉言笑着卖了个关子,“希望观众能自己发现,那才是惊喜”。

以下是与谭嘉言导演的访谈实录。



没有工具人

每个人物都立体鲜活

《沙尘暴》用一块块拼图,拼出了一副西北小镇的人物生态图谱,最终,借由人物命运的重量,压印出了这个粗粝的西北社会悬疑故事。在谭嘉言看来,只有类型叙事与社会观察形成有机融合,才能填补这个故事背后的价值留白。

Q:《沙尘暴》与以往的悬疑剧有什么不同?

A:相较于常规悬疑剧惯用的单元模式,或者大案串小案的结构,《沙尘暴》更在意人物故事,从写到拍,我们把重点放在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挖掘人心理层面的作案动机,观众跟随案件调查进程,可以看到案件主线中,嵌入其中的七八个主要人物的完整命运轨迹。从核心人物到看似边缘的配角,都具备独立的人物弧光。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是工具人。案件由人而起,当这些立体角色与小县城城镇化背景交织,我相信是可以抓住观众的。

Q:人物众多,叙事上如何自然衔接?

A:赵冬苓老师的剧本对人物刻画完成度很高。戏剧创作里常讲生旦净末丑,放到我们这部剧里,也是有一一对应的,每个人物都参与到了故事叙事当中。我要做的就是在剧情排布上,对每个人物出现的时机、功能、动机和行为逻辑,都挖掘到极致。


观众会跟着主角陈江河、刘盈盈、王良、刘三成进入这个故事,这算是主要人物。但也会对生命力旺盛的孙彩云、颇有几分荒诞色彩的关乔等人有深刻印象,这就算次要人物。我们要做出主要人物的典型化和次要人物的类型化,能给观众带来深刻印象,但类型化的同时,也加强人物深层内心的挖掘,而不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

同时,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观众代入感,我们还做了生活流叙事设计,尽可能去还原更加真实的生活质感。说话方式也好,食物也好,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再结合我们想要的社会悬疑。如果大家看完这部剧之后觉得没有哪个人物是浪费的,那就成功了。

Q每集片头前的楔子,并不是像当下常见的以统一时间轴切换,或人物回忆为主,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A:这与我们的内容体量有关。《沙尘暴》追求的是,案件全貌与每个人故事支线保持同频。因此,不仅要顺着办案流程,确保用悬疑逻辑讲故事。还得尽最大努力将每个情节关系到的剧中人物动机、行为逻辑等梳理清晰,让观众能看的明白。

后期剪辑阶段,我们契合每一集主题的内容,如同引子一样,放在前面呈现给观众。像一块拼图,补足了观众某个视角盲区,观众看得更清晰,也对全貌有所思考。


在具象的视觉呈现上,我们也做了一些设计。比如第三集,陈江河和罗英玮(张瑶 饰)翻开《沙尘暴》,春这个人物借由书中故事场景出场,她在火车站前售卖烤串,抬头看着飘远的气球。这一段,我们制作了一层蒙版,用于整个段落的调色,类似于老胶片、老电影的光影,我们试图告诉观众,关于春,她有自己的人生故事。

半纪实影像风格

平台很支持

多线叙事,两个时空,看过剧集的观众会发现,这个故事一定是需要创作者有丰富的阅历积累和对人性的把握才能完成的。《沙尘暴》的差异化在于,通过勾勒写实的群像,搭建出一个兼具现实主义内核,又有些魔幻色彩的“颗粒世界”。

谭嘉言说,为了更加风格化的放大这一点,优酷鼓励采用半纪实的影像风格。从美学特性和故事厚度方向,为悬疑剧的类型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剧集播出后,有相当一部分观众的感受是,“好像在猜谜语”。

Q12集体量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A:这个剧本创作之初就没有想往长了做,创作难度在于它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案件,不是直白的悬疑寻凶故事,我们要用12集讲好完整的类型故事,涉及其中的无论大小人物都有各自的戏剧看点,这是最难的。

这就要求从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内涵,《沙尘暴》都要做到更加极致。所以,我们整体更接近于电影化叙事,每一集的钩子设计、以及每集结尾的剧情打点,都是深思熟虑的选择,我们需要保证每一集观看的完整性和情节节点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我个人很喜欢悬疑剧这种开放的创作模式。我还在故事里埋了一些小彩蛋,包括致敬了周星驰的电影,希望观众看到的时候会觉得有惊喜。

Q:实景和特效的结合,是怎么来完成的?平台给到了什么样的建议?

A:这是第一次合作,优酷完全尊重我们的意见,并鼓励我们采用半纪实的影像风格。选景就耗费了大半年时间。视听风格,包括地域选择都达到了极致,将优秀的剧本安全落地、完整呈现。

画面上,我们果断采取了明亮、开阔的影像风格,照明上偏自然光效,避免过渡戏剧化的打光方式,包括后期颜色的处理上稍微往灰度上走,让荒凉感、艺术感出来,现实质感将故事娓娓道来。从制作效果来看,这种方法是高效且富有性价比的。

细节上,为了还原粗粝感,现场有一个部门叫“物理特效组”,负责现场的3-4台大的鼓风机。这些风机非常大,就为了后期搭配特效能够还原出“沙尘暴”的效果。“沙尘”我们大量使用了糠的麸皮,还有一些小米搭配颗粒质感像是沙土的东西。这里要赞扬一下演员们,因为材料里很难避免会有一些尘土,所以对演员来说挑战蛮大的。就算是小米,吹到嘴巴、鼻子、眼睛里,在现场表演时都会是极大干扰,也很不舒服。


Q:主演阵容是怎么确定的?

A:选角方面,我们经历了一年半的选角。几乎所有演员在这之前我都没有合作过。

段奕宏,我看过他很多警察角色,每部戏都不一样。这部戏,又是完全突破以往大家对他的认知,他每天都在给大家惊喜。

陈江河这个角色,更多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段老师对自己那条人物脉络走向,都有很高的自我理解要求。这对其他演员来说,是会相互激发表演灵性的。我觉得是对的,演员们对自己的角色有足够深刻的解读,就会不断有灵感的火花迸发出来。表演者和创作者一起,大家做到某种平衡,把所有人的想法融在这部戏里。最后当整个片子呈现在剪辑台上,就是一种舒服的状态。

张佳宁,其实《沙尘暴》里刘盈盈这个角色,跟她之前塑造的人物形象差距蛮大的。但是,佳宁从第一场戏开始就自己沉浸得很深,对人物把握也非常准确。这是我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几乎不需要磨合。包括弟弟刘大志(郑好 饰),我们也选了很久,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了中戏拍的一个短片,匹配上了郑好。还有土豆老师,我也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观众,我当时就特别喜欢土豆老师,他的作品非常有想象力。


对好内容的共识

让一切水到渠成

创作自由、对导演和编剧的充分信任、充足的剧本打磨时间,优酷为《沙尘暴》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谭嘉言表示,三四年前,剧集精品化尚处于探索阶段之时,优酷就看到了《沙尘暴》的价值。对好内容的共识,让一切水到渠成。《沙尘暴》之后,优酷还与荆棘鸟达成了深度合作,另一部同样也是悬疑大类的《光与霾》已经进入剧本最后的修改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开机。

Q:平台有给到哪些具体支持?

A:《沙尘暴》大概三四年前就启动了,当时优酷非常喜欢这个项目。这个剧本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描绘了人与命运、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学趣味让人非常着迷。我们在前期就达成了“这是个好东西”的共识,双方一拍即合。我觉得,好故事就是这样,当它出现,平台也好,合作者也好,大家会愿意一起把内容做好,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优酷对创作者的包容度和给予的自由度非常可贵——不唯数据论,更关注我们对内容的想法、创意和风格,是否有创作者的表达欲等等。从源头理念来说,大家“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目标是同频的。

Q:与优酷合作的第二部作品《光与霾》,目前进度是什么样的?

A:《光与霾》预计会在今年会开机。目前已经进入剧本的修改阶段,也在接洽一些演员。这个故事,也是查旧案作为故事引子开始的。但是整个叙事风格和《沙尘暴》有一定差异化,它的主人公和案件的牵涉度更高,可能在犯罪的烈度和刺激度上也会更高一些。


Q:《沙尘暴》这个项目对后续创作有哪些思考?

A:《沙尘暴》而言,我们不是靠外化的强情节强感官刺激的作品,它更沉下来,更加接近于生活流悬疑,更接地气,有真实质感也有更厚重的表达。

从创作过程中到现在剧集播出,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故事的主题:发展历程中逐渐荒废的小城,人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环境对人的观念、认知以及人对命运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也希望《沙尘暴》能够为我们之后的悬疑剧创作带来更多新的灵感。



THE END
3